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

来源:本站作者:admin 日期:2021-04-07 浏览:0



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

来源: 生态环境部 时间: 2021-04-07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国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坚决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一、2020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一)坚决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

一是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强化劣Ⅴ类国控断面整治、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等重点工作。按季度调度29个部门和企业以及沿江11省(市)工作进展,推动攻坚战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截至2020年底,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确定的12个劣Ⅴ类国控断面全部消劣。二是强化饮用水水源监管。加强水源水质目标管理,加快治理改造或替换不达标水源。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比例为94.5%,2804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363个问题完成整改,10638个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全部完成保护区划定。三是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督促重点城市做好长治久清工作,对进度严重滞后的城市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914个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2%。四是加强工业园区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监管。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落实工业园区和城镇污水处理中政府、运营单位和纳管企业三方的责任义务。

(二)做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是组织编制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组织开展廊坊、铜川、湖州等10个城市规划试点工作。组成32个工作组,下沉一线,对各地市规划要点编制进行督导。制定公众参与方案,在生态环境部网站设置“我为‘十四五’水生态环境改善献计策”专栏,落实“开门编规划”要求。二是开展重点湖库生态环境保护。逐月开展重点湖库水环境形势分析和水华形势研判,以太湖、巢湖、滇池等为重点,指导做好水华预警防控。组织对23个典型湖库及主要入湖河流开展生态调查与安全评估。三是加强南水北调水生态环境保护。将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保障纳入日常工作,开展水环境形势分析,准确识别并推动地方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完善水生态环境综合督导机制

一是开展月度分析预警。识别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工作滞后地区,共发出预警通报函11次,责成各地限期开展问题、症结分析及整改。二是开展水环境达标滞后地区环境形势调度会商。通过水环境达标滞后城市政府负责同志表态发言、水环境改善先进城市政府负责同志交流经验的方式,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督促引导达标滞后地区学习先进地区经验。三是组织流域局开展独立调查。针对久拖未决的突出问题,流域局开展独立调查,搞清楚问题、症结、对策、落实“四个在哪里”,并及时交办地方。四是精准制定断面整治方案。紧盯长江流域和环渤海地区劣Ⅴ类国控断面整治,要求各省按照“一个断面,一个方案”的原则编制完成整治工作方案,定期分析跟踪劣Ⅴ类国控断面的水质改善情况。

此外,疫情发生后,及时印发医疗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通知和配套技术方案。组织对医疗和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情况开展全面排查。组织专家和一线人员开展双向交流,进行技术帮扶,累计发现各类问题500余个,全部完成整改,圆满实现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水及时有效收集和处理100%全落实的目标。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标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短板:一是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城市建成区、工业园区以及港口码头等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一些地方入河排污口底数不清,管理不规范,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氮磷上升为首要污染物,城乡面源污染防治瓶颈亟待突破。二是水生态破坏问题比较普遍。一些河湖水域及其缓冲带水生植被退化,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用水难以保障,河湖断流干涸现象比较普遍。三是水环境风险不容忽视。一些地方高环境风险工业企业密集分布,与饮用水源犬牙交错,企业生产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居高不下。一些地方河湖底泥污染较重,存在环境隐患。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治理难点。

三、“十四五”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巩固深化碧水保卫战成果,编制实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积极推进美丽河湖保护和建设,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为开创水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实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衔接。既要衔接好“十三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在“十四五”巩固深化,又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谋划阶段性目标任务,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二是创新。“十四五”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时期,要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三是做实。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搞清楚问题、症结、对策、落实“四个在哪里”,从各地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有限目标,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四、2021年重点工作

一是巩固深化碧水保卫战成果。巩固提升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开展县级城市及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情况调研,印发实施“十四五”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加快治理改造或替换不达标水源,持续打好水源保护攻坚战。巩固深化劣Ⅴ类断面、工业园区综合整治、“三磷”行业污染治理、排污口排查整治等专项工作,深入开展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二是推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绿色发展。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发展方式和生产过程调查研究,指导地方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要素,精准、科学制定差别化管控要求,合理设置过渡期,分阶段依法落实管控,以高水平保护引导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是谋划推动“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远景目标,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编制实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组织编制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河湖生态保护修复等系列技术指导文件,引导各地深入实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开展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宣传推广先进经验。

四是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力争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开展通量监测试点,分清行政辖区面源污染责任,探索建立面源污染防治环境管理体系;开展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污染防治试点,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环境管理体系;在湖泊开放水域开展水生植被恢复试点,探索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相应的环境管理体系。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在重要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口等流域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协同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

五是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出台排污口监督管理改革顶层设计文件,建立完善污染源管理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国家重要水体清单,推动建立包括全国-流域-水功能区-控制单元-行政辖区五个层级的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理体系和行政辖区责任管理体系。完善形势分析、调度通报、独立调查、跟踪督办相结合的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稳妥改进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